
大觉世尊,于无量劫来,剥皮为纸,析骨为笔,刺血为墨,以髓为水,流通常住法宝,普度一切众生。《佛学丛报》这本刊物,能使佛法流通到中国内外,众生都证得一佛乘。但是因为世俗人读书,绝对没有恭敬敬畏之心。早晨起来还没有洗脸漱口,上完厕所还没有洗手,(就随便的翻看书籍)。或者将书放在座榻上,或者把书当作枕头。晚上躺卧着看书,就与内衣、脏衣放在一起。对着书桌读书,就与杂物乱堆在一块。看圣贤的语言,如同破坏的旧纸。漫不经心,丝毫没有恭敬的样子。甚至读书人家的妇女,绣花样册都是经典儒书。世代俸禄之家的仆人,揩物都用文章书纸。种种的轻慢,难以枚举。积累弊病已经很久了,习惯了就不能察觉。如果不特别的显示其中的祸福,决定难免有轻慢的情形。还没有得到益,先获大罪。怜悯这种无知,必须预先指示说明。如果以我的愚见,封面图画,可以不印。书名标在旁边,如平常的书籍样式。中间或者写偈颂,或者写散文,少则几句,多则十几句。语言必须简单明了,字体必须粗体大号。告诫看书的人,要加备用心的珍重,不要轻慢亵污。大觉法王,度化众生的玄妙之道,恭敬就获福,轻慢则招祸。封面里面适合用小字,详细说明这本书虽然名为“报书”,实际等同佛经。而且开头有佛菩萨像。里面的文章,或者摘录经文,或者宗于经义,不同于世间语言,应该格外敬重。再者,引用经、论、传记中恭敬亵慢经典,获罪得福的公案来证明。使得知道好歹的人,不致于仍然保持过去的老样子,误造恶业。详细说明要恭敬佛书以及引用经典的例证,这二者,或者一册书换一次,或者间隔换一次,或者永远不换,只用一种文字,都可以。如果要换,只可以换文字,不可以换义理。那么就使得老师严格而道法尊贵了。书的后封面上,不可以印文字,以免染污而显示敬重。西天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,自言往劫将要证得二果,因为误将锡杖,倚靠在壁画上的佛面,于是完全失去证二果的机会。我认为,二果的圣者尚且还会失去果位,如果是凡夫,就永远失去人身,常处恶道无疑了啊!譬如大富人犯死刑,倾尽家产来赎死罪,贫穷人就会马上斩首了啊!这个事情记载在《传灯录・二十祖阇夜多尊者章》中。所以知道亵慢佛经佛像,这个罪过不小。
《文帝孝经》中说:乾(天)是最大的父亲,坤(地)是最大的母亲,四海内外,都是同胞。清朝虽然属于满洲,毕竟是同一个天地父母。何况历代列位皇帝的圣德,如同天高地厚,虽然是尧、舜、汤、武,也不过如此。近来因为屡遭兵祸战争、年成歉收,强盛的邻国来逼压,政治宪法更新,朝政稍有混乱差错。然而推究皇帝的仁德,仍如从前。但因为境缘不嘉,导致皇政覆灭。现在既然成立共和国,正好实相一体,同等看待。讨论政治体系,就尽力称赞共和政权。谈论到前清,就褒扬赞美皇上的仁德。譬如新官上任之后,也不妨竖碑立祠,来彰显旧官之德。共和政权既然成立,清朝二百多年的抚育栽培,怎可顿时忘却。我看到第三册《佛学丛报》中,有独夫、专制、奴隶等言语,心里很不开心。我国自从开创以来,其中秉承天意,登上帝位,主宰天下的大圣人,也未必不会思虑到这些(帝王制度的缺陷)。或者恐怕人民如果过于强悍,那么号令就不能施行,而反而导致败乱灭亡。这是圣人传给子孙的本意(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,使人民生活幸福),哪里是伏羲、神农、商汤、周武王,都是为了私人享受这种(帝王的)利益呢?因为不如此,不足以振兴纲常伦理,平息各种争端,这也是时势使得如此啊!不是伏羲、神农诸位圣人,都有言行缺失的愧疚。现在人人各自为公,共和大治,也是时势使得如此。不是现在的人就比伏羲、神农等诸位圣人优秀。最好推重赞美共和政权,不必过分严格的议论、品评前代清朝。方才符合共和政权的大体,免除轻蔑古圣的过失。佛在世时,毗耶离国,就用这个办法。如来在诸多经典中,也没有深斥轮王世世相承的不对。孔子的话说的太好了: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,没有一定要做的,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,而是服从于义。“义之与比”,就是因时适宜的意思啊!夏天穿葛麻衣,冬天穿裘毛衣,渴了饮水,饿了吃饭,不可以互相诋毁非议,也不可以专门主张一个方法。只求适宜,就有利而无弊了。然而人心不一,倘若再有投稿的人,带有这些言词语意,祈望你们略加改动,以求完善。使得天下后世的读者,佩服诸位大公无私的心量,佛法平等齐观的心怀。所有言论,唯独崇尚真理,丝毫没有偏私。因此古往今来的大圣大贤,没有不诚心归附而尊敬奉事的。
世出世间的真理,不超出“心性”二个字。世出世间的事相,不超出“因果”二个字。众生沉迷九法界,如来证得一佛乘,对于心性丝毫没有增减。之所以上升下沉迥然差异,受苦受乐天地悬殊的原因。是由于在因地的修德不一样,导致果地的受用各有差别罢了。阐扬佛法,实在不是容易的事。只谈真理心性,那么中下根的众生不能受益。专说因果报应,那么上根的人每每厌倦听闻。这本书分科十门,所谈之法不只一种。正好事相、理性并进,顿教、渐教齐驱。使得上中下三根普遍加被,利钝二根都得利益。适宜将古往今来,由于学佛得力,发扬光大而成为大忠大孝,纯义纯仁的事迹。与恭敬三宝,谤毁三宝的祸福。以及高人济世导俗的善言,戒杀放生的高超理论。在后面几科中,册册登载。那么普通百姓,有所禀持依承。而通达贤明之人,因为悟理而也想要实践。从此不敢摇头掩耳,而是更急切地好乐听闻啊!然而因果与心性,分开就会两伤,合并就成双美。所以彻悟祖师说:“善谈心性者,必不弃离于因果。而深信因果者,终必大明乎心性。”这是道理形势所必然如此的。而末法众生,根机陋劣。禅宗教理诸多法门,只是依仗自力,契入开悟尚且困难,何况想要了生脱死。唯有依仗佛力的净土法门,只要具有真信切愿,纵然是五逆十恶之人,也可以永出六道轮回,高预莲池海会。这个不可思议的最上乘法,适宜理性与事相并谈,告诫与劝导齐施。震发海潮音,霈澍大法雨。破除曹鲁川之辈认为净土宗是斋公斋婆之事的邪执,延续莲池大师等祖师老实念佛的法脉。使得普天下同受佛法的利益,大地上的人,全都感念诸位的恩德。那么佛法遍满全国天下,世道恢复尧舜盛世。真是“道通天地有形外,恩遍飞潜异类中”啊!
仔细讨论佛法的衰微,其实不在明朝末年。明代中叶以后,诸多宗派都衰微了。神宗万历以来,佛教又勃然蔚兴。贤首宗有莲池大师,雪浪洪恩大师,大振华严宗。天台宗则有幽溪传灯大师,蕅益大师,力宏止观天台教法。禅宗临济一脉,幻有正传禅师座下有四个得法弟子,而天童圆悟、磬山圆修,二人所传之法又遍及天下。曹洞宗有寿昌寺的慧经禅师,博山的元来禅师,代代有高人。律宗则有慧云如馨律师中兴,其实是优波离尊者再来。见月律师接继其后,原是迦叶尊者转世。而妙峰福登禅师,紫柏尊者,莲池大师,憨山大师,蕅益大师,尤其出类拔萃,为末法时代所不多见。虽然不及唐宋兴盛之时,也可以说佛日重辉啊!等到了清朝建立,对佛法非常崇尚注重。山林泉边的隐逸高僧,多蒙皇室礼敬。如玉林通琇国师、憨璞性聪大师,山翁道忞(mín)大师等。清世祖顺治皇帝于是仰遵佛制,大开方便门。罢除了僧人经过考试合格方能出家的制度,令他们随自己心意出家。因此皇家授权传戒,制定戒牒,从此永远免除了度牒。佛法的衰微,实在就从这个时候开始。在当时高僧大德众多,似乎有些利益。而清世宗雍正皇帝以菩萨乘愿再来之身,秉持国政。他发挥佛祖慧命的言论,精深宏博。收入大藏经流通的不必说。另外有《御制拣魔辨异录》,八卷四册,是我的友人之子任氏,在北京谋生,在书摊中得到,送给杨仁山居士,请他寄到日本东洋,附在新印的大藏经之内。想来这本书已经出版,好古探奇的人,要试着读一读。不但对于心性有益,而学识文章,当一下子增高十倍啊!功德盛大啊!清世宗雍正实在是佛法流传到中国,皇帝当中绝无仅有之人,国君如此,那么宰相官员僧侣,一概可以知道了。到了乾隆皇帝以后,智慧卓越的人日渐希少,愚昧的人日渐增多。加上频繁的战火,下劣无赖的人,大多混入佛门。自己既然不知道佛法,如何能教徒弟修行。从此日趋日下,一代不如一代。导致现在僧人虽然不少,认识字的人十个当中没有一个。怎能指望他们宏扬大教,普利群生呢?由此志行高洁的人,除非过去世有大善根的人,(不然就)只看见出家僧人,而不知道佛法究竟如何。讨厌不喜欢佛教,也就不会进入到佛法中了。
流通佛法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。必须深谋远虑,随机设法。佛制固然不可以不遵行,而随顺时节制定适宜的方法,也不可以不急切地研求,以预防社会变革,时代变化,不至覆灭佛教而不能致力振救,就如同今日的佛法一般。倘若诸位不乘着有利时机弘扬佛法,我恐怕现在的中国,已经没有佛法的声音了。实在太危险了!佛法高深,不是浅见所能窥测知道的。如果想要深入了解,必须由教理进入,其次到禅宗,才可以没有弊病。宋朝儒者如周敦颐、二程、张载、朱熹等人,过去世固然有慧根。可惜最初所亲近学习的,都属于直指人心的禅宗法师。在一席话、一个公案之下,仿佛领会到虚灵不昧,具众理而应万事的意义,实际没有彻悟自心。于是就自以为得到,画地自限,不肯前进。实在是由于他们一向只在义解的路上思惟,绝对没有真参力究的用功。只是看见禅宗法门,法法头头,都指归向上(理体真如)。因此纵然看经教,也作禅宗之意来理解领会,认为佛法只是如此而已。而对于因果罪福的真实事理,也都以指归向上的意思来领会。于是就欺瞒自心,否定因果的道理。窃取他人之物,作为自家之宝。拾取佛法的遗余,来扶持儒教的门墙。又恐怕后人高推佛教,因此巧设方法,作掩耳盗铃的计策。横生诽谤,陈述佛教的祸害。关闭后学之人,永远不能走出他的门墙。又恐怕有人不死心,于是现身说法。说:我过去追求真道,也曾经旁及佛教、道教,然而都了无所得,后来反过来求于儒家六经,而得到真理,从此佛道二家的破绽,我都一一彻见了。诸位夫子诚意正心,躬行实践,实在足以为儒门师表。但因为扶持门墙的念头过重,导致在最值得感佩表彰的地方,反而因为掩饰他人的长处,而成为自己的短处了。将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好处,反过来说他人比不上我。竟然使诚意正心,躬行实践,不能做到圆满完备、彻头彻尾。唉,实在悲哀啊!濮一乘居士,认为他们是入室操戈,喧宾夺主,这个话很准确。然而不详细陈述其中的缘故来由,关闭在门墙里面的人,决不会心服口服。应该将诸位夫子学佛得到利益之处,以及他们以禅宗之意错会教下之意,因此不相信因果报应,不相信六道轮回,不仅违逆佛教,也违逆儒经之处。以及自己说求道于佛教、道教皆不得,后来在儒家六经反得之处。详细陈述而加以明辩。那么赃物、证物具在,不但关闭在门墙里的人佩服,而当下走出关门。纵然诸位夫子重生,也会承担过失,自我责备,无从插嘴强辩。从此“慧风扫荡障翳尽,佛日重辉宇宙中”啊!

コメント